◎一灣淺藍(廣元)
如果一個四川人向你走來,一手拿著錘子一手拿著鏟子,你怕不怕?如果你正和一個四川人發(fā)生爭吵,暴怒之下他向你吼一聲“錘子”或者“鏟鏟”,你心里虛不虛?每當這個時候,你會不會悄悄地避開或者悻悻地退讓?
作為一個四川人,他不會害怕,也不會退讓。因為幾乎每一個四川人,不僅受夠了別人的“錘子”和“鏟鏟”,自己也會動不動就用“錘子”和“鏟鏟”來攻擊別人。“錘子”和“鏟鏟”,正是每一個四川人必備的武器。
“錘子”和“鏟鏟”是四川方言詞匯中使用頻率最高、應用范圍最廣的兩個詞語。這是兩個帶有攻擊性的詞語,是在語言上表達對別人的否定。
這兩個詞語中,出現(xiàn)得最早的是“錘子”,具體什么時候出現(xiàn)的,筆者也無法弄清楚,只是清楚地記得,打小就聽到這個詞語。所以,我們就先說說“錘子”。
其實,“錘子”的意象并非來源于木匠的那把工具,而是人體的那個錘形器官。其最初表達的是對別人人格上的否定,類似于北方方言中的“棒槌”,只是還要嚴重得多。如,張三說:“誰都知道我張三是個好人!”李四馬上接一句:“你是好人?錘子!”這是否定張三這個人的人格。
人格否定當然是一種最嚴重的否定,近似于對人身的侮辱和攻擊。這種情況下,多半會演變成肢體攻擊,其嚴重的后果并不亞于用真的錘子敲痛了對方。
這種嚴重的否定還表示對對方的藐視。如,“老子今天要打趴你!”“錘子!老子打趴你還差不多!”這是對對方能力的否定,表示對對方的極度藐視,這種否定一般也會由語言上升為動作,引起嚴重的后果。
當然,“錘子”一詞更多的是用于一般性的否定,表達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,后果也不會太嚴重,出于嘴而止于嘴。
如,“天暗得很,看樣子要下雨。”“錘子!這像下雨的樣子嗎?”這里的“錘子”僅表示否定對方的話。
“錘子”一詞還可用于自謙。如,“你老哥今年這包谷長得好哇,怕是要收一萬多斤!”“錘子!要收一萬斤我就分你五千!”這里的“錘子”也表示否定,不過這是一種自我否定,含有自謙的成分,并不表示真的否定對方。
讓人詭異的是,四川人有時會把“錘子”一詞尊為大哥。如,“你再這樣不靠譜,以后錘子大哥會相信你!”在這里,“錘子”一詞后面跟了“大哥”,也是用來否定對方的言語、行為或人格,但這種否定含有規(guī)勸的意思,是善意的,一般也不會引起沖突,而對方也會看在“大哥”的面上,樂意地接受這種規(guī)勸。
大約在2010年前后,四川人在說話的時候,嘴里就帶上了“鏟鏟”一詞。出現(xiàn)這個詞語,大概是因為四川人覺得“錘子”一詞用得太久,已沒有新鮮感了,有了創(chuàng)新的必要。那么,這個詞語最先出現(xiàn)在哪里?是誰發(fā)明并最先使用的?為什么是“鏟鏟”而不是其他詞語呢?梳理這幾個問題,基本上可以對“鏟鏟”一詞進行溯源。它應該最先出現(xiàn)在建筑工地上,是由建筑工人發(fā)明并最先使用的。這是因為,其一,錘子和鏟子同屬于建筑常用工具,又大多出現(xiàn)在同一工地中,早些時候的工種區(qū)分并不嚴格,很多工人幾乎都是一手拿著錘子一手拿著鏟子,干完錘子活便接著干鏟子活,干完鏟子活便接著干錘子活;其二,錘子和鏟鏟都屬于粗鄙之語,符合工地場景的說話用語特色。這里沒有貶低建筑工人的意思,因為在這一段時間里,筆者恰好也在建筑工地從事建筑工作,對此有著較深的印象。
“鏟鏟”一詞的出現(xiàn),僅是對“錘子”一詞的繼承,在含義上并無特別的轉變或增加。相反,因為少了人體器官的關聯(lián),它失去了人格上的否定功能,不再具有侮辱性,僅表示言語上的否定。事實上,它比“錘子”一詞文明和溫和了許多。
百度百科中說“鏟鏟”一詞廣泛用于調侃、玩笑的否定,這是片面的。無論是“錘子”還是“鏟鏟”,不僅廣泛用于調侃、玩笑的否定,還廣泛用于各種交談中的否定和爭執(zhí)中的否定。如,“你娃兒今天不說清楚,看我不打死你!”“鏟鏟!你打一個試試!”
四川人說話,總喜歡把“錘子”或“鏟鏟”掛在嘴邊,說話時帶上這樣的詞兒,仿佛真的手里就握著一把錘子或者一把鏟子,讓自己有了膽氣。但四川人普遍真誠,對人友好,特別不喜歡和人爭斗。從“錘子”到“鏟鏟”,也足可以說明了這一點。所以,當你聽到一個四川人嘴里迸出“錘子”或“鏟鏟”時,請你別怕,他只不過是不同意你說的話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