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成都7月31日電(記者尚文意 邢拓)一屆大運會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么?對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都來說,大運會是成都打造世界名城的助推器。
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表示,2017年底,成都正式提出建設世界賽事名城,與世界文創(chuàng)名城、世界旅游名城、國際美食之都、國際音樂之都、國際會展之都一起,共同構成世界文化名城的時代表達。近年來,成都以籌辦大運會為牽引,堅持辦賽、營城、興業(yè)、惠民理念,全方位推動世界賽事名城建設,成都獲得多個國際體育組織授予的“黃金主辦城市”“卓越貢獻城市”等榮譽,體育賽事全球影響力躍居全球第28位,進入中國前三。
這是7月28日拍攝的開幕式焰火。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
2018年12月,成都獲得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,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取得重大成果。陳志說,在獲得大運會舉辦權后,成都市以重大賽事為龍頭,編制了《成都市體育賽事體系規(guī)劃(2021—2035年)》,率先制定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,推動構建更適合成都發(fā)展、更具成都特色、結構更優(yōu)、質量更高、更加可持續(xù)的體育賽事體系。如今,體育賽事讓成都的城市影響力不斷提升,成都馬拉松成為中國首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事,以成都蓉城足球俱樂部為代表的職業(yè)體育賽事火爆全國,成都體育賽事國際傳播指數全國第二。
5月23日,成都蓉城隊球員在賽后向球迷致謝。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
在獲得大運會舉辦權后,成都先后又取得了2024年羽毛球湯尤杯、2025年世界運動會舉辦權。新建改建大運場館49座,新建改造達到省級以上標準的體育公園22個,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市民健身年均超460萬人次。此外,發(fā)布支持體育產業(yè)發(fā)展政策二十條,3年投入7000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體育市場主體發(fā)展。運動生活成為公園城市的新標簽、成都市民的生活新方式。
人們在成都錦城湖公園綠道上騎行(6月25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
大運會后,成都將繼續(xù)運用賽區(qū)場館持續(xù)釋放體育惠民影響力。成都市龍泉驛區(qū)副區(qū)長王旭濤說:“我們會依托東安湖活力城片區(qū),打造先進汽車和宇航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中心、體育賽事和文化展演中心,加快構建多元共興的現代化產業(yè)體系,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開放時尚活力新城。”
編輯:郭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