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鄒在造干移植病房
綿陽新聞網(wǎng)訊 “我的造血干細胞能捐獻出來幫助他人,真是太好了!”日前,在四川大學(xué)華西醫(yī)院住院部造干移植病房,得知自己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時,23歲的綿陽小伙鄒鍵鑫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。他是綿陽市第64例、全省第8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據(jù)了解,非血緣關(guān)系之間的造血干細胞適配概率只有4萬至10萬分之一,由于配對成功率極低,每一例成功配對都被視為“生命奇跡”。此次小鄒在華西醫(yī)院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,歷經(jīng)4個多小時成功采集208毫升造干混懸液。
小鄒出生于綿陽江油。在2022年的一次獻血中,他通過江油市紅十字會加入了中華骨髓庫。在了解到配型概率后,他曾經(jīng)一度以為自己沒機會配型成功。令他沒有想到的是,兩年后,他收到了血樣匹配成功的消息。
小鄒很開心,堅定地表示愿意捐獻。當(dāng)時,小鄒的家人以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就是“抽骨髓”,并不支持他的決定。小鄒通過多方搜集資料,耐心地向家人解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過程和相關(guān)知識:采集約8毫升血樣入庫,初配、高配成功后,通過血液分離采集造血干細胞——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安全的,無損健康。最終,他獲得了家人的支持。
對很多血液病患者來說,移植造血干細胞能救命,這個救命機會是素昧平生的捐獻者給的。“這是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事,我很開心。我希望受捐助的那個他(她)能幸福、快樂、健康地活著。”小鄒靦腆地說。(記者 彭雪 文/圖)
編輯:譚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