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免费精品一级A毛片_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蜜臀A_桃色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_成人小片国产在线播放

  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頁 > 專題 > 子云亭 > 正文
走近馬老,我們看到了什么?
发稿时间: 2024-04-07 09:38 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

  □ 侯志明(成都)

  2024年3月28日19時25分,馬識途先生在成都逝世,享年110歲。

  3月29日上午,我趕到馬老家里。屋里一切如舊,桌子上書筆如舊,只是我們熟悉的椅子上再不見熟悉的馬老。我向萬梅姐了解了馬老最后的情況,得知他走得急促匆忙,沒有痛苦,仿佛睡去。

  從馬老家吊唁回來,我便想起這幾年和馬老的一些往來,以及往來中聽到和看到的東西。

  作為四川作家中的一員,何其有幸,我曾多次走近這個年齡超百歲、黨齡超八旬、著作幾近等身的文壇老人,和他進行過深入交流。也因為這種緣分,不少人問我:你看到了什么?聽到了什么?

  我說,我看到了這個老人神清氣爽而有尊嚴地生活著,關注社會世相而又理性地思考著,信念執(zhí)著堅定而又努力地奉獻著,關愛文學事業(yè)而又不停地耕耘著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。

  七年多來,我有幸十幾次走近并傾聽過馬老的教誨,因為他是四川作協(xié)的名譽主席,因為他對作協(xié)的關心、對作家們的愛。有幾次,當我在電話里和萬梅姐提出要去看望馬老時,話筒中傳來馬老清晰的“侯志明可以來”的聲音,這句話讓我異常感動。每一次和馬老在一起,無論時間短長,總能收獲深厚的生命啟迪、長久的精神愉悅、不敢太過偷懶的鞭策,總覺得是那樣的和美吉祥。

  我和馬老結識得很晚,但很早就知道馬老,大概是在初中時期。因為距離,從來沒有相見的奢望,如同對所有名人不敢有奢望一樣。

  2013年底,我調入峨眉電影集團,回到了成都。2016年2月4日上午,馬老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峨眉電影制片廠看電影,中午在我們食堂吃午飯,我有幸第一次和馬老見面。

  他長眉白發(fā),紅光滿面,身材魁梧,望之威嚴,輕提手杖,行走穩(wěn)健,腰身挺直,精神矍鑠。從電影院到食堂大概有100多米吧,他不用人攙扶,自己走了過來,實在不像個百歲老人。坐定相談,我又發(fā)現(xiàn)他思維清晰,語言表達流暢。他說他的長壽之道是“吃得喝得睡得受得”。他和大家開玩笑說:“閻王爺把我忘了,小鬼我不怕,拿我沒辦法,所以活到現(xiàn)在。”幽默中讓人感受到他的通透坦蕩。吃完飯,我們倆合了一張影,我一直保存在手機里,有提到馬老的場合,便會顯擺夸耀我和馬老的熟稔。

  更巧的是,2016年12月9日,我奉調四川省作協(xié),有幸和馬老同道。從此以后,我便有了常見馬老的充分理由和先決條件,有了向他請教的大好時機。

  2016年12月12日我正式到崗,14日下午,便迫不及待前去看望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、領導。

  我去時,馬老已在書屋安坐,身后是可以仰躺且有高高靠背的座椅,前面是一張大大的書桌,上面擺放著層層疊疊的書。在近手處,是幾副眼鏡、一個放大鏡,還有稿紙和筆;身后的墻邊是一些舊式的書柜,高低不等,顏色不同;書柜上面的墻上掛的是大小不等、出自他自己之手的書法作品。雖顯零亂,但更有文人的印痕和書香的味道。我自報家門、說明來意后,便請這位任四川作協(xié)主席長達二十八年、如今依然是名譽主席的長者作指示。他開玩笑說:“你是領導,我是會員,不能指示。”沉默片刻,他和我說:“作協(xié)工作一定要圍繞‘出作品、出人才、走正道’來開展。”我請他把這九個字寫下來,他拿起筆,隨手拿過一張紙,看看正反面,認認真真寫好遞給了我。我回來后,就把這九個字貼在我筆記本的扉頁上,提醒自己時刻不要忘記馬老的教誨。他說,作家們責任重大,大有可為。他還說很多問題要警醒,比如低劣的作品太多,尤其是網(wǎng)絡快餐,讓青少年從小閱讀這些作品令人擔憂;西方國家實施文化侵略,有害國家安全;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

  馬老說,四川的作家有實力有潛力,多次獲得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。但他也認為,好作品能否傳下來還有待時間考驗,四川還缺乏像魯迅、巴金、老舍等人的傳世之作。他希望四川的作家珍惜來之不易的文學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境和條件,認真創(chuàng)作一批好作品。

  在談到對青年作家的希望時,馬老說,四川青年作家很活躍,苗子很好,但要多讀書、讀好書,作為作家的基本修養(yǎng)一生要堅持。青年作家不能浮躁,要踏踏實實訓練基本功。

  2017年11月6日至7日,“中國·南亞國家文學論壇”在成都舉辦,中國作協(xié)主席鐵凝同志出席?;顒悠陂g,鐵凝同志去看望馬老,我作陪。那天馬老的狀態(tài)非常好,可能是老友相見吧,一見面就擁抱,然后是互相送書,接下來是暢談。當鐵凝得知馬老還在寫書,還有兩本書即將出版時,感嘆說,在中國文學界,九十高齡還在創(chuàng)作的人寥寥無幾,百歲以上還在出書的人絕無僅有。

  的確,馬老是一位著名的老作家。1935年開始發(fā)表作品,至今正式出版的作品已有26本,在全國報紙雜志發(fā)表的文學作品難以計數(shù)。1961年,他的長篇小說《清江壯歌》一邊寫一邊在《四川文學》和《成都晚報》上連載,持續(xù)引起文壇關注;第二年又在《中國青年報》連載;1966年正式出版,首?。玻叭f冊,奠定了他在巴蜀乃至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。70歲后,他又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開始學習電腦,并很快熟練掌握,成為中國作家中年齡最長的“換筆人”。由于他對文學的貢獻,四川文藝出版社2005年編輯出版了十二卷本的《馬識途文集》,2018年再次編輯出版了十八卷本的《馬識途文集》。同時省里組織專人完成研究專著《馬識途生平與創(chuàng)作》,該書稱“馬識途在巴蜀現(xiàn)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后的地位和作用”,“他是繼郭沫若、巴金、何其芳、李劼人、沙汀、艾蕪之后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四川作家”。

  2018年3月22日下午1點過,我忽然接到消息,說馬老上午在龍泉驛看桃花,下午想順道到巴金陳列館看看。我聽了十分高興,一邊讓陳列館做準備,一邊趕緊往那兒趕。緊趕慢趕,我到時馬老已經(jīng)到了。我們給他準備了一個房間讓他休息,他堅持不休息,我們只能陪他看看。進到陳列館,他讓人把他從輪椅上扶下來,對著巴金的塑像三鞠躬后說:“巴老,我來看你了。”說話時顯然有些激動。然后他轉過身說:“我們合張影吧。”我們高興不已,于是和馬老在巴金的塑像前照了很多照片。

  2018年8月24日,我是陪同中國作協(xié)副主席李敬澤去看望馬老的。他們談了很長時間,主要談的是新文學如何更好地繼承傳統(tǒng)文學——現(xiàn)代詩對古體詩的繼承、現(xiàn)代小說對章回體小說的繼承等,從談話中可以感受到馬老思想的深度和廣度。他還風趣地說:“我不是‘圣賢人’,我是‘剩閑人’。”他一邊說一邊用筆寫了下來,逗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!

  2019年春節(jié)前,我去看他,并邀請他出席團拜會,他說行動不便,醫(yī)生不允。但他寫了一幅字——“作文先做人,寫書多讀書”,寄語四川的作家們。

  馬老原名馬千木,生于重慶忠縣。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1941年,馬識途所在的鄂西特委被特務破壞,愛人劉蕙馨連同不滿周歲的女兒被捕入獄。根據(jù)中共南方局的決定,馬識途化名馬千禾,考入西南聯(lián)大外文系,后轉入中文系學習。同年底,劉蕙馨被特務槍殺。劉蕙馨犧牲后,女兒下落不明,尋找了二十年才找到。四川作協(xié)的沙汀同志鼓勵他寫一部長篇,這就有了后來的《清江壯歌》。

  談起文學創(chuàng)作,馬老說開始是被逼著寫,后來是主動寫。1938年入黨后,馬老曾在黨內擔任過不同的領導職務,但在所有職務中,任職四川省文聯(lián)主席、四川省作協(xié)主席的時間最長,達二十八年。

  這些年來,我拜讀了不少馬老的作品。尤其是當我讀了他寫于20世紀30年代的幾首詩詞和百歲以后的詩作后,更加深了對馬老的了解和認識。

  1931年,他在《出峽》中這樣寫道:“辭親負笈出夔關,三峽雄風卷巨瀾。此去燕京磨利劍,不報國仇誓無還。”1939年在鄂西做地下工作時,偶游川鄂邊小南海小島古廟,正瀏覽僧舍題壁詩時,老僧捧硯請題,他揮筆而就寫下《小南海僧舍題壁》:“我來自海之角兮天之涯,浪跡江湖兮四海為家,韜光養(yǎng)晦兮人莫我識,風云際會兮待時而發(fā)。”看了他寫的詩,老僧驚問:“先生無乃有天下之志乎?請留名。”他卻不應而去。在《百歲自壽詩》中,他寫道:“韶光飛逝竟如斯,風雨百年與日馳。一世滄桑誰共歷,平生憂樂我心知。山重水復疑無路,海晏河清會有時。鼓蕩春風中南海,中華崛起定能期。”

  2014年1月,“馬識途百歲書法展”義賣舉行,200余幅書法作品共賣出230萬元。出乎很多人意料,馬老宣布把義賣所得收入捐贈給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,全部作為獎學金。文學與新聞學院用這筆錢專門設立“馬識途文學獎”,每年評選一次,用以資助熱愛文學、追逐夢想、品學兼優(yōu)的大學生。

  2019年1月18日至28日,“凌云蒼松——105歲馬識途書法展”在成都再次舉行義賣,義賣所得稅后款105萬元,他又全部捐給川大。2019年3月28日下午3點鐘,馬老乘車來到了川大,出席“馬識途文學獎學金”捐贈簽約儀式,親自將義款交到校長李言榮手中。他說:“我今年已進入105歲,眼近瞎耳近聾,唯一好的是還沒有癡呆。我今天最想講的一句話就是:我以為,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,總應該做一件好事吧。那么,我把我的書法展所得捐給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,作為優(yōu)秀寒門學子的獎學金,就是我想做的一件好事。我為什么要把獎學金設在川大?這是有一點淵源的。上世紀40年代,我曾在川大外文系上過學,雖然時間很短,但也算是川大的校友。而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前,我在地下黨川康特委時曾經(jīng)領導川大地下黨的工作,我的愛人王放就曾在川大工作過。況且,我還曾經(jīng)接受過川大的聘書。”

  他接著說:“現(xiàn)在在川大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文學獎,是希望川大除了在理工科方面有大建樹外,也能在文科方面‘培植青苗’,鼓勵那些文科學子追逐和實現(xiàn)自己的夢想。因此,也建議這個文學獎就不要用我的名字命名了,就叫‘青苗文學獎’吧。”

  2020年7月5日,106歲的馬老在成都宣布封筆。同年10月11日,由中國作協(xié)指導,中國作協(xié)創(chuàng)研部、四川省作協(xié)、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四川日報社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馬識途《夜譚續(xù)記》作品研討會”舉行。中國文聯(lián)主席、中國作協(xié)主席鐵凝出席。鐵凝說:“革命者永遠是年輕,現(xiàn)在,‘年輕’的馬老又出新作?!兑棺T續(xù)記》這部小說,承續(xù)了《夜譚十記》的結構形式和美學風格,上卷‘夜譚舊記’談民間傳說,品舊時人物,辛辣幽默,讓人們一覽舊社會的荒唐可憎;下卷‘夜譚新記’調子為之一變,讓人驀然想起《清江壯歌》的闊大豪邁,感動于革命者的錚錚鐵骨、浩然正氣。”

  鐵凝認為,馬識途的創(chuàng)作,是地方的、四川的故事,是精彩的中國故事;是世道人心的精湛刻畫,是中國精神的有力表達;他的風格源于民間、來自傳統(tǒng),在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中建構出具有現(xiàn)代氣息和中國氣派的藝術空間。馬識途的文學道路對新時代的中國文學提供了多角度的經(jīng)驗和啟示,應該深入地探討和總結。她號召廣大文學工作者向馬識途學習,像他那樣,以執(zhí)著的信念、豐沛的熱情和不懈的創(chuàng)造,成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革命者和寫作者。

  2021年春節(jié)前,我去拜會馬老,他愉快地告訴我,近來正在整理在西南聯(lián)大學習時對甲骨文研究的筆記,也在搞書法創(chuàng)作,為在故鄉(xiāng)重慶舉辦書法展做些準備。他說,他已經(jīng)是一個“隨時準備離開的人”,很難跟上時代了,但活一天就會把該留的留下來。

  2021年6月19日,“魂系中華——馬識途書法展”由四川省作協(xié)、四川省文聯(lián)、重慶市文聯(lián)、重慶市作協(xié)聯(lián)合主辦,主辦地在重慶。此次書法展集中展示了馬老精心創(chuàng)作的107幅書法作品。為了迎接黨的生日,他精心創(chuàng)作了《滿江紅·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百年志慶》:“建黨百年,航指向,千秋偉業(yè)?;厥淄瑤锥嗫鄳?zhàn),艱辛歲月。十億神州全脫貧,萬億超百真奇絕。應記取,環(huán)視猶眈眈,金甌缺。定方向,劃長策,大開放,深改革。肅黨風政紀,更當嚴格。船到中流浪更高,登山半道須防跌。十四億,奮勇齊前行,盡豪杰!”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有著83年黨齡的老黨員的拳拳愛國之心、真摯愛黨之情。

  2022年1月4日,馬老再捐50萬元。至此,馬老通過書法義賣所得捐給“馬識途文學獎”的金額已達386萬元。

  2022年5月13日上午,第八屆“馬識途文學獎”頒獎典禮暨《馬識途西南聯(lián)大甲骨文筆記》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舉行,與會專家對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
  2024年1月12日,我和阿來陪同省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鄭莉同志再來看望馬老并送上了中國作協(xié)致馬老的110歲華誕賀信。前幾次來,我雖然也是“翻譯”,但只是把他人說的話在馬老耳邊大聲重復一遍??墒沁@次,我必須寫在紙上,放在放大鏡下,讓他看。他的聽力、視力、表達力,確實大不如從前。寫字,雖然筆力依然沉穩(wěn)雄健,但下筆后基本要一筆完成,否則不能保證成行。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,他仍然寫下大大的“福”和“壽”兩個字,以此祝福所有的人。

  那天,馬老很精神。

  但,這居然是我最后一次見到馬老。

  當我一次次走近并傾聽這位老人的時候,他在我的心中也逐漸清晰地定格為一位“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”的君子,定格為一位忠誠信仰、愛人利物、生命不息、戰(zhàn)斗不止的戰(zhàn)士。

  馬老,一路走好!

 ?。ㄗ髡呦邓拇ㄊ∽鲄f(xié)原黨組書記、原副主席)
 

     編輯:郭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