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展演
非遺精品展吸引眾多市民
學習剪紙
□仝青 記者 張登軍 何茂松 文/圖
6月15日,2024年“文化和自然遺產(chǎn)日”綿陽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科學家公園啟動。
舞臺展演、美食展銷、非遺精品展、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和手工技藝體驗五大主題活動,全方位展示了綿陽非遺保護成果。
看演出
主題展演很精彩
上午10時,2024年“文化和自然遺產(chǎn)日”綿陽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正式啟動。
在非遺傳承的路上,無數(shù)個傳承人堅守匠心,雕琢時光之影,情景表演唱《時光匠人》為主題展演開場,帶領現(xiàn)場觀眾走進一段特別的非遺之旅。在綿陽,各族兒女在這片熱土上和諧共生,用智慧的雙手勾勒出一幅幅人文畫卷,舞蹈《走在陽光的大道上》以優(yōu)美的舞姿勾勒綿陽人民在傳統(tǒng)文化滋養(yǎng)下的幸福生活。
與太平橋密切相連的春社踩橋、傳唱千年的山歌,是安州區(qū)獨具特色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表演唱《太平橋上山歌俏》在當天的演出中以舞臺藝術進行藝術呈現(xiàn)。鹽亭的火燒饃是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地方美食,以鹽亭大興回族同胞加工、出售燒饃勞動場景創(chuàng)作的歌舞《賣燒饃》,也在舞臺上與市民見面。
隨后的演出中,舞蹈《沙朗傳歌》、歌曲《龍吟海山》、歌曲《云上的路》、舞蹈《奪補河畔》、川劇綜藝《百花爭艷》等節(jié)目,都贏得現(xiàn)場觀眾的好評,掌聲不斷,還有市民拿起手機現(xiàn)場直播,傳播綿陽非遺之美。歌舞《守望》為主題展演落幕。
啟動儀式上,還為第七批市級非遺項目授牌。
學手藝
傳統(tǒng)技藝有魅力
在主題展演的同時,全市各地近30個非遺特色項目,通過非遺精品展、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體驗、非遺互動體驗等主題活動與市民見面。
“注意剪刀力度的把握,沿著折疊的線條下刀……”在非遺互動體驗區(qū),王梓涵小朋友在三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蘭小奇的指導下,幾分鐘就剪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。王梓涵曾經(jīng)跟隨外婆學習過剪紙,以前只會剪“囍”,通過這次活動,她不僅學會了剪蝴蝶,還學會了剪葫蘆,“很有趣,有機會還要繼續(xù)學習剪紙。”
在非遺互動體驗區(qū),炳林毛筆制作技藝、三臺泥塑、綿州面塑、平武剪紙、李白詩意繡等展位也都吸引了不少市民體驗。
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體驗區(qū)也頗具人氣。在診脈六微針灸療法展位,市民翟桂華正在體驗針灸。她告訴記者,這幾天她的腳有點不舒服,因此特意前來感受一下,“傳統(tǒng)中醫(yī)就是不一樣,感覺很好。”
在非遺精品展區(qū)域,精選了全市各地的特色非遺作品,以圖片和實物等方式,對鹽亭桃子龍、川劇盔頭、川劇臉譜、文昌年畫、梓潼木刻年畫、羌族草編、白馬氈帽、白馬人花腰帶、羌繡、霧山石刻、羌族水磨漆藝、鑫田糧藝、木雕等非遺作品進行展示,吸引了市民的關注。
品美食
綿陽味道受追捧
活動中,20余個美食類非遺項目組成的非遺美食薈主題展區(qū)也備受市民追捧,一直保持較高的人氣。
市民黃朝斌一走進非遺美食薈展區(qū),就被吸引住了,一圈走下來,他先后選購了梓潼酥餅、搟酥麻餅、北川臘肉等。“兒子兒媳周末從外地回來,正好一家人品嘗一下。”黃朝斌說。
在6月14日下午布展時,市民趙成松就已選購了皮蛋、潼川豆豉、中壩口蘑醬油等,當天又特意趕了過來,再次采購。
活動現(xiàn)場,秀水紅酥、北川羌茶手工茶、羌族罐罐茶、平武陳年梅餞等展位人流不斷。尤其是鹽亭火燒饃,在活動開始不久,400個火燒饃就被搶購一空,讓參展的負責人感到特別驚喜:“每次參加活動,大家都喜歡火燒饃,沒想到會這么受歡迎。”
記者了解到,6月16日將繼續(xù)在科學家公園舉行非遺精品展、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體驗、非遺互動體驗、非遺美食薈等活動。
編輯:李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