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鄂魔一號”試種成功
綿陽新聞網訊 挖刨、分揀、裝袋、搬運……近日,平武舊堡羌族鄉(xiāng)慶林村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內,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,村民們在村黨支部書記向云發(fā)的帶領下,趁著好時節(jié),收獲鮮魔芋。
據了解,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氣候條件,魔芋和洋芋一直是舊堡羌族鄉(xiāng)的主導產業(yè)。近年來,為進一步壯大魔芋產業(yè),提高魔芋品質,舊堡羌族鄉(xiāng)黨委政府按照“村集體經濟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,在慶林村實施魔芋良種繁育基地項目,試點建設標準化魔芋繁育基地,引進“鄂魔一號”新品種魔芋;在慶林村和竹豐村試點實施“玉米+魔芋”套種模式,并邀請市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、組織召開魔芋高產現場測產驗收觀摩會,向村民大力推廣新品種高產魔芋,并開展本地魔芋品種迭代升級,提高魔芋品質和產量。
慶林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向云發(fā)告訴記者,魔芋種植除了良好的土壤環(huán)境,適宜的溫度、濕度以及光照條件外,最重要的是魔芋品種的抗病能力。“我們本地魔芋由于品種單一,沒有經過優(yōu)化培育,在種植過程中病害發(fā)生率較高,整體品質和產量難以保證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,我們引進了新品種進行試種,結果產量和品質大大提升,所以我們由村集體經濟牽頭,流轉村民分散土地100畝,采用‘玉米+魔芋’套種的方式擴大種植規(guī)模,進一步擦亮慶林村‘生態(tài)魔芋’這張名片”。
好品種加上好環(huán)境,為高品質魔芋打下了基礎。據介紹,在市農科院專家的培訓指導下,“鄂魔一號”魔芋病蟲防治更有效,育種棚內的溫度、濕度控制更科學,魔芋的產量也更高。今年僅慶林村便實現魔芋產量約7500公斤,其中一代種達到1500公斤左右,商品芋也到數千公斤,全鄉(xiāng)實現魔芋產量200余噸,產值達100多萬元,慶林村、竹豐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余元。
“換品種,一定要換品種。”村民王正貴作為全村魔芋種植大戶,魔芋種植規(guī)模幾十畝,由于受制于品種,產量一直不高,村集體組織“鄂魔一號”新品種魔芋試種成功,讓他看到了希望,明確了來年魔芋品種的選擇。(綿報融媒記者 任露瀟 文/圖)
編輯:郭成 校對:李志 審核:劉益